欢迎访问 中国书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 正文

张利涛︱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2020-08-11 00:02:48 来源: 中国书法网 点击: 0次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石涛语)。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笔墨60家线上学术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杨晓阳

参展画家

参展画家排序: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丁观加 于文江 于湘华 马文新 牛维平 王孟奇 王天胜 王晓辉 王培东 王士生 牛维平 白金尧 华奎 孙学平 刘军 刘新春 杜大恺 杜未 吴桐森 李魁正 李延声 赵贵德 赵绪成 杨金星 杨允澄 杨俭朴 杨谷标 杨中华 张复兴 张培成 张冬青 张利涛 张增丽 张建中 陈仕彬 陈增胜 陈洪丽贞 陈乐 陈瑞麟 林任菁 林伟 林汉国 南海岩 浔陌 姚思敏 聂干因 高卉民 高杰 徐子清 徐鸣远 唐晓红 常绍彦 萧海春 黄少华 章志远 章震宇 董小明 董继宁 蒋明君 韩书力 蔡超

张利涛
参展画家
张利涛,1973年生人,1991年师范毕业,1997年师从画家刘克训先生,2004年中国美院进修, 人物、花鸟、山水兼擅,多幅作品为专业机构及博物馆收藏。

作品欣赏

明河有影微云外
——张利涛其人与他的书画
日本画家森绿翠深夜灯下作画,人问他灯下作画与日光下的颜色不会有异吗?他答:“颜色是记忆着!”
中国的文明便是这样记忆性的,琴棋书画均是靠格物神会之后的记忆来完成。梅兰竹菊画了千年,亦是这种民族精神的集体记忆。
人可以以有限之物,悟无限之机,再回来觉照自己的当下,故汉文明的根本是自身的觉照与修行!
凝神
利涛兄亦是在这样记忆的土壤里开出的明艳之花!他至小由姥爷带大,旧式的格物与诗书的熏习,让利涛兄于人事、物理、书画、学识、言谈、举止皆萧萧肃肃,洒落无礙。我们相遇在杭州中国美院之时,他是已经完成了人生最初的造形,他胸藏诗书画,于历史掌故,异色人物皆能忘情照影,交映成趣。他的言谈,让人惊艳于历史人文的天然妙韵,飘渺壮阔。
齐鲁之地多义士!利涛兄亦是有义士的慷慨之姿,他身上有一股侠义之气,若生于旧时,必是一名剑士,或上马横槊下马诗,兼具侠骨与风流。他的清刚,是北方的水土蒙养出来的,以丈夫的名份自我进行的塑造,是只有大丈夫的行事,才有的人世的风姿。
莲叶何田田
他冷逸之时似剑,而笑语之间象风,闲谈之中若平沙,写字作画如流水。他在不同的时空纬度里,皆如白云随风而生相。他是有一杯看剑气,二杯生分别,三杯上马去的亮烈。
昔年唐太宗曾言:“人言魏征倔强,朕视之更觉妩媚耳。”利涛兄亦是有儿女私情的柔,他有情有义,故刚烈之中亦有至柔之性。那是一种潜藏在他冷峻眼神背后的幽隐的情怀。他是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蛙趣
记得他曾与我说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一段故事,那一句“妾匣中有玉,恨李郎眼内无珠。”他用沉厚而略显沙哑的声音说出来,惊心动魄。青史多少春梦的遗恨让人惋惜伤情,心脾痛彻!这样的一句话,含容了太多人生境遇,杜十娘年青生命里寄望的那样一点点人生的微光,被现实绝情浇灭。他同情、惋惜于杜十娘的遭遇,虽落于风尘,灵魂亦可以是朗洁!他是深微到她每一寸备受磨难的心灵里,去领悟她的疼痛。这样的一句话,至今依然如在耳畔,他是这样的侠骨柔肠!
他是自然与人文的谛听者,感物而伤情,这是他身上至真之性,人心感物而有诗情,而生怀抱。他言谈之中的片言只语,亦让我觉得他的“物哀”气质。人因物哀而生心源,他的物哀之性,让他找到了他心源里情感、美学、诗意、物理的通道,故能演绎成他笔下的春山啼鸟,秋水照花。
鱼乐
明人有诗:“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言禅境亦言人生,天地的无限景致皆在窗外,那一扇可瞭望的窗,通到心灵的深处,那是生化万物的源头。书画亦是这样的一扇窗,在窗前,可窥见历史人文的风流遗韵,撷取精神的芬芳。利涛亦是这样走到这扇窗前,停下脚步。
“一草之微可通春山之大,一截之水亦具有来源的怀思与前去的远意。”利涛兄深知此理,故他于书画能大亦能小,能雄亦能秀。见他画中题款多为草书,不拘于点画的完备,而他于书画小品亦多有精微的表现。那时墙上挂有他一件小幅紫藤花,藤皆草书入笔,辗转腾挪,行笔之中深稳有致。旁边却配上小楷的题跋,他平时极少这样的配置,而这一幅这样的并置,却是好,合了那枯藤上开出的秀逸之花。世间风物,是可以这样的日月行于天,江河行于地,风云里流淌风月。
暗香浮动月黄昏
他既作阔笔大写,他的人亦既是大写的人,他的大写花鸟、人物、山水,皆放笔直取,胆略过人。此中消息,非胸藏丘壑,笔力深厚者,难有佳趣,而他是可以这样从容对待。他于工细之画,亦有精到的描绘。他曾演绎过一幅陈老莲的仕女,高古游丝描。“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月如媚,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眼看唯恐化,魂荡欲相随。”那丝一样柔软的线写进香心,写进裙袖,四处飘散,几欲把人融化!
庄子言:“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他是能于大处体会宇宙时空的微茫感,于小处体察生机勃然的微妙处。
禅思
亦见他画的一组大写花鸟水族,皆有荷花,一幅新荷的嫩绿娇润可人意,质地似薄纱旧绿的长裙,清纯、淡雅、简静。远处跃起的两只青蛙如孩童,敦厚可爱,随意天真,一个接一个,落到水里,漾起一片浅浪涟漪,边上的一束荷花含苞待放,暗香浸水,引来蜻蜓长驻。自然之美,只是这样恬静的闲情。
一幅红莲垂落盛放,如霞似锦,没有画水,只有金鱼被花影所引而来,亦能感觉到水面碧色的微微波动,仿佛美人临水照花,水亦动容。那应是“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那个美人。
藕花深处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第三幅荷上的鸟听到远处的争渡之声,受惊欲飞,正在测度。底下的荷叶妙香远闻,不染纤尘。荷的风韵,只有在东方的水墨里,才能有这样的洁净素心,清幽之姿。它的自净其心,亦让人的心灵有一种出尘的远意!
另一幅应是“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荷叶抒展,错落有致,清和无间。荷花正放,花蕴欲滴。一尾尾通体透明的鱼,清朗、欢跃,似乎听到荷花欲开,花瓣欲落,竟相逐来,水面花气袭人,鱼亦陶醉。
狂来轻世界
画境深处,是他心灵的空间与记忆,亦是对家国山河的历史与精神的记忆。人生的种种体悟已在记忆里融化,画里画外,皆是他内在的气韵与人生的底色,亦是他对繁华的珍惜。
“隔窗风惊竹,开门雪满山。”他的另一幅山水也是这般扑面而来,那是秋深似海的大山,满山云气絪缊于天地之间,一片太虚,墨气所射,四表无穷,生命的灵光与流动是这样被远寄在那化不开的烟云里。
曲径通幽处
多年前,见他空间里有苏东坡词:“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如同他的心迹,是他在世俗里的出离。故他的人物画多高士隐者,他们秀骨清像、任性放达、风神萧朗。自然林木、危崖枯树,如同他们前世的故乡。春花秋月,整日于远山近水,古渡桥头之所,或卧、或坐,听松、对花,觅寻古迹旧事,坐拥十万青山,唯与天地独往来。没有过去,亦没有未来,十方三世皆在眼前,日日是好日,乐尽天真。
世上的艺术,唯中国的书法之道最是彰显天才、灵智与境界。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此亦是书法最迷人之所在!利涛兄对于书法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有一种纯洁、真挚的爱悦。
雨霁
他在那间小屋里与秦汉、魏晋、唐宋历代法帖朝夕对晤,如面至尊。读帖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那一间小屋好像有了天下世界的无限风光。良宽当年亦是这样,大雪封山后,银海茫茫,天地寂寥。他在山中的草庵里,微红的火炉旁,研习瘗鹤铭、黄山谷,参悟书道笔法,忘知岁月!
隶书如名士、篆书如美人、行草如名将。书法亦是可以这样品鉴玩赏。白衣少年说风流,惜英雄、亦爱美人,他游赏于名士、美人、名将之间,广采博取,对不同书体的精神情调有了全息的关照摄取,然后融化于笔端,构筑成他通会之后在不同题材上皆能驾驭的底色。东方文明的好,是万般风物皆能通感生化,而又活泼天真。
曾见他在一张发黄的纸上临习献之的《鸭头丸》,让人感觉青春的华丽是可以天荒地老的,简单的十五个字,如银河泻影,竟是那样的幽秘神彻,神骨清华。年青的风华,青春的力,雪一般破空而来,覆天盖地!原来诸艺之成皆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觉悟,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皆不可思念!
人生与艺术的领悟,皆须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利涛兄近年来的作品,已洗去铅华,越来越直面内心的觉照,画中人物、花鸟、山水,种种景物更显朴素无华,率直之中又苍茫温润,元气淋漓。
君子温润如玉,须润泽才能合于宇宙的道心。天地并生,万物为一,是天地人合德而无隔,而他近来诸画所呈现的笔墨秩序与自然气机的无痕交融,便是他近十年对万象无隔,天人合一的领悟!
曾少勇于武当山下见月楼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