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石涛语)。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笔墨60家线上学术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杨晓阳
参展画家
丁仲修 马万国 于志学 孔维克 王西京 王振中 石砚洗 孙君良 江文湛 江治安 向中林 庄小雷 吕应鑫 朱春秧 李乃宙 李安君 刘继庄 毕建勋 吴涛毅 肖金钟 杜应强 张世彦 张仁芝 张国夫 张振学 张维国 张猛 杨长喜 杨力舟 官泽源 苗再新 孟占京 钮博 姜宝林 金鸿钧 陈振国 尚涛 尚文光 范海生 罗宁 郑力 胡永凯 胡明哲 骆旭放 郭文涛 郭石夫 唐绍尧 秦云飞 秦保家 秦天柱 秦永刚 谢冰毅 谢建军 梁文博 舒湘汉 鲁慕迅 喻继高 彭增文 潘锡林 潘文斌
尚文光
参展画家
尚文光,浙江省乐清市人。1986年毕业于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会员,杭州江南书画院特聘画家,政协雁荡诗书画院副院长。尚文光先生以画《雁荡山居》题材著称。
作品欣赏
论中国画【气韵】
《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中一曰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摸写,讲的是用笔、临摹、设色、章法的创作方法,但历代名家见解不同,各有说法。张彦远言“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就是说气韵为内在主导,后来有人把气韵分开讲,清人方熏说:“气韵生动第一义,然必以气为主,气盛则纵横挥洒,机无滞碍,其间韵自生动”,近代叶朗在《中国美术史》中认为中国画常见两种情况:一种为有气而无韵,因而显得粗野、直露,缺乏深远的韵味;另一种是有韵无气,表现出柔弱无力。
清代画家邹一桂便说:“气韵则画成后得之,一举笔即谋气韵,从何着手?”清代金绍成则说:“气韵本乎个性,一个人有一人之面貌,即一人有一人之个性,个性不同,则所作之画气韵不同,气韵的体现要靠画家的知能力和悟性。”而早在宋代郭若虚便云:“如气韵必在生知因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而近代齐白石老人则干脆说:“人知笔墨有气韵,不知气韵全在手中。”这就是把气韵与画家的技法和修养、学识都联在一起,达到很高的见解。(摘抄自书画交流及自己的看法)
张彦远:“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则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他强调用笔的重要,有笔有墨才谓之画,水准高低,全以气韵意境,笔墨是为形似服务。(读画论于小春十月)
尝于深夜闭目静坐,似佛家面壁澄绝杂念,一连数十日,明心见性,驰情神游,全心灵投入方得清净,妙语之境,是谓“心观内照而至大化。”(摘自《贾又福画集》)
辛已秋日读龚贤论画,笔法、墨气、丘壑三者得,气韵自然其中,墨气中见笔法,笔法中有墨气,二者融合,此惟真浑沦也。(读《龚贤论画》有感)
作画如李可染先生所说“酝酿意境”,投入感情,缘物抒情。他说作画临战场,如入枪林弹雨之中,完稿后的加工,亦如入此境,不能马虎,笔笔要谨慎小心,笔笔见笔。此所谓“大胆落笔,小心收拾”。(99年冬读李可染画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