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国书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 正文

周华君︱翰墨文心——当代中国画核心画家60家笔墨研究展

2020-11-16 10:00:31 来源: 中国书法网 点击: 0次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翰墨文心——当代中国画核心画家60家笔墨研究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60位主流艺术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本次画展将以线上艺术展的方式呈现,参与展览刊登发布的有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新浪艺术、腾讯艺术等近百家主流艺术媒体及门户网站,流量巨大,综合浏览点击量预计将达到上亿次,一次参展,永久在线,影响深远,终身受益。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展标题字:薛永年
 
周华君
参展画家
周华君出生于四川眉山,曾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名家班”;首任三苏博物馆馆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传统建筑传统园林学会会员;近年来旅居法国从事创作与艺术交流,曾参加法兰西独立艺术家沙龙会员,参加法国独立艺术家协会会员,法国巴黎文化艺术研究创作中心研究员、客座教授;法中艺术家创作交流协会(AIDIAA)名誉主席。
曾在中国美术馆、成都、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法国巴黎、里昂、英国、美国,德国科恩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联合展览百余次。
参加国内外数十次重大学术论坛活动;
入选国内外数十次重大艺术作品展览活动;
入选日本“当代中国巨匠绘画展”;
入选“中华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展”;
入选“正当代最具影响力百名画家”;
入选“二十世纪中国画名家书法百人选集”
获评全国“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花鸟)画家30名” ;
其代表作曾获:
“中国画学术精诚奖”;
“中国画三百家”铜奖
“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铜奖;
“爱我中华美术大展” 银奖;等海内外多项专业奖项。
1991年中央新闻电影纪录制片厂拍摄发行“拥抱生活的人—画家周华君”电影纪录片;
1991年应邀赴法国和欧洲进行艺术交流考察,并在巴黎,里昂,纳依等城市举办个人画展;
1995年策划并主持“第九届全国当代中国花鸟画家邀请展”;
2003年—2004年间参与“中法文化年”重大中法文化交流活动并担任主题演讲“中国诗书画2500年——从诗经到今天” 十余场,影响广泛,被赞誉为:“杰出的文化使者”。
2003年-2018年间参加每年在巴黎大皇宫举行的《艺术首都》年度国际艺术大展。获高度评价。
2011年开始探索“瓷本绘画”的创新之路;
2012年在四川创建“眉州新窑”创作研究室;
2019年策划建立“坛罐山国际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交流中心”。
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湖南卫视、山东卫视、《美术》、《中国书画》、《江苏画刊》、《中国画》、《国画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四川日报》、《香港文汇报》、《欧洲时报》、《世界报》、《巴黎纳依期刊》……等百余种国内外报刊及媒体专题评介和报道;
出版个人作品专集和名家合集100余种。
艺术成就入编10多种艺术家辞典;
代表作品在深圳动产拍卖行、艺术品拍卖行、北京嘉德 、保利、瀚海 、华辰 、太平洋 、上海东方等十余个著名拍卖公司拍卖;广为爱好者、收藏家、博物馆、美术馆和国际知名机构收藏。

作品欣赏
《荷花伴我入梦中》纸本水墨(98cmX63cm)
《只待舞翩跹》纸本水墨(98cmX63cm)
《风荷图》纸本水墨(139cmX69cm)
《只信香飘十里风》纸本水墨(138cmX69cm)
《寻访玉洁图》纸本水墨(138cmX69cm)
《清静界花新放》纸本水墨(138cmX69cm)
《铅华淡妆成》纸本水墨(138cmX69cm)
《十里烟雨梦万亩莲花红》纸本水墨(138cmX69cm)
《荷塘生意尚盈盈》纸本水墨(69cmX100cm)
《晚妆初灯上依稀点点红》纸本水墨(138cmX69cm)
《疏雨荷塘迎朝阳》纸本水墨(139cmX69cm)
《小荷悠悠唱晨韵》纸本水墨(138cmX69cm)
《君有荷荷有销魂处》纸本水墨(138cmX69cm)
《爱莲原素心自夸不染尘》纸本水墨(138cmX69cm)
《荷塘月色月池莲香自香》纸本水墨(68cmX68cm)
《莫道不消魂花香趁风清》纸本水墨(68cmX68cm)
《生活.艺术.人生》
——华君独白

我生于苏东坡故里,常感“有幸生于斯”,曾经有过快乐童年,然而父亲用心良苦,未及总角,便教育我倍尝生活的艰辛,陈绶祥先生在一篇序中有如实记叙:“五岁习川剧,六岁学武功,演少年英雄,艺名遍及乡里。然天铸英才,必使其难,二十余年内,世事浮沉,历尽沧桑。搞体育,事农桑,提篮小卖,自立于人事之间,铸体魄、炼肝胆······锻心胸、融情怀。化天地之大气,默识于心,亦画之形、亦文之理……”。
皇天有情,我的命运注定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遂爱之弥深,不知不觉便把书画当作了今生的“生涯”。
我对于艺术,可谓年少得志以讨“生活”。“生活”是自己的,幸福是大众的,若不能在内心营造“一个世界”渡越艺术生涯,如何向大众忠耿以奉?艺术不可以占为己有而终归于大众,通过艺术我愿寄托“不是疏雨不寻访,天涯何处无芬芳” ,所幸相知往往是不期而遇。
我之所以不投拜大师名门,乃求“大自在”。
对于艺术创作而言,生活并非是一个慷慨的施主,它把艺术的精华深深隐藏在美丽的诱惑之后,只有那些超越各种诱惑的探索者才有可能得到。谁真正做到热爱“生活”,就不难创造出与时代同步的甚至于跨越时代的“杰作”。
那些老抱怨没有“生活”的画家显然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他们不配称作为艺术家,因为他们没有凭籍艺术家独特的心灵去领略大千:
……闪烁的星空是否使你想到洪荒世界的博大与无垠?
一片红叶在清泉中荡漾,你可曾发现诱惑之情?
旭日初升,一架漆黑的山脊上两个人与一条牛的剪影在移动,你有没有思谋到生命正在萌芽?
我认为,归根结蒂艺术源于生活。而创造思维的产生正是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因而作为艺术家如果没有热烈的真挚情感就永不能真正进入创作阶段。那些拼射着火花激动人心的图画,只能出于那些具有九死不悔,意志坚强的艺术家之生花妙笔,因为他们敢于倾注毕生的劳作,坚定不移地探索并创造完全属于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我坚信任何民族的优秀艺术都是属于人类的,人们对艺术的迷恋其源盖出于对美好生命的渴望,一如人们在欣赏那些伟大的无标题音乐时,痴醉迷狂!
我对生活总是那么认真和虔诚,喜欢朴拙的自然景观,有自信寻觅被人们忽视,被人们遗忘的“美”的角落。常常独自在农村的野山瀑布、木桥石溪或原始森林中倘佯。
我有时如此热恋孤独,孤独时我的世界这么静!静得让我听得见天籁语丝……,甚至以为自已仿佛能辨识大自然呼吸的节奏所传导出的呢喃乐音,这奇妙的旋律能震动我心灵,令我情不自禁地亦歌亦舞。
通过我的作品---不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我执意追求:潇洒自如而率真的表现技巧;清雅斑斓而幻化的色彩;极尽大写意之能事的水墨挥泻……,意在表现出浓郁的抒情情调,让观众不用思索就能感悟到这是创作者对大自然和人生强烈的爱而发出的放歌或吟唱!
今日画坛不能说是“五花八门”,也算得上“热闹纷纷”,显然我和许多朋友都曾有过困惑和迷惘,我的努力是追求清醒的“生活” 。我不愿做职业画家,其意在于躲避“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业余读杂书,何止千百,包容雅与俗;觅寻蹊径,不远万里,涉足海内外;偶尔为文为诗,情急了,倾刻千数文,一吐衷肠为快;画杂画,不论山水、花鸟、人物、往往感情用事;我认为画画宛如写情书,只捡动人的词,历历成文在心,任凭“真情流淌”。
我想:人到中年这样“有情有爱”的过日子,不亦蛮好?!
我坚持相信米罗关于绘画的审美理念,他说:“我认为一幅画应象一束火花。必须象一位绝代佳人那样容光焕发,或者象一首绝妙的诗歌那样光芒四射”。
我往往经不着“生活”对我微笑的召唤,因此始终崇拜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的自由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因此,艺术对于我,是生活,是理想,也更是人生!
生命不息!理想不止,虽身居三苏故里,然心驰环宇八荒,日有所思,夜与坡翁神游,悠悠数十载功德召唤,没齿难以忘怀。
惟铭刻在心的是:“道德文章千古事,不染红尘”。
我会这样写下我的墓志铭:
“华君艺术是人生的艺术,华君的人生是艺术化的人生”
《名家点评周华君绘画艺术》

周华君有丰富的阅历与较广的艺术修养,他学识广博且谦虚宽容。他的作品风格变化较多,从传统的功夫入手而不拘泥於传统形色,从民族文化的情调出发而不局限于民族文化的故有形态,他善于用復色与中间色,亦善于将某些西方现代技法与观念不露斧鑒痕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
他更立足于中国人那种诗情画意般的感受与随和开朗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明快洒脱,有气势、蓄情趣、富灵气、出新意、大胆泼辣而又具有飘逸之风,不论山水、花鸟、人物。潇洒自如仿佛信手拈来。在他的作品中,传统味、现代感似乎是和谐地熔为一炉。
他对艺术倾注了满腔热情,他的作品不但在国内获得最广泛的好评,并且在东南亚与欧美获得了较高的赞誉,他在法国等地举行的个人画展得到了西方行家们的极高评价,被赞为东方文化与现代艺术高度统一的曲范之一。
———陈绶祥
华君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追求。我个人认为二十年来他找到了荷花这种题材,其作品的绘画语言是前无古人的。
他在泼墨、泼彩这种技法当中,能做到很恰当的统控,在画面上形成一种很有意味的结构,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这种画法,这种意境,这种格调,这种画外的审美意韵的东西,无论从艺术语言上、审美理想上,还有艺术构成上,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他这种荷花系列能做到墨和色的有机结合,墨借着色显得很华滋,色借着墨虽然是淡墨又显得很厚实,画的内涵也很丰富。总体来看是淡雅的,淡雅中又有一种很纯厚的情味,一种意韵在弥漫,耐人品味。
华君的画更强调一种大印象,大感觉,大意境。他在艺术探索追求上,越来越和那个具体的一事一物,一种事物表象的东西拉开距离,仿佛从哪儿超越出来,来把握一种心灵和宇宙的一个契合点,把一种艺术符号,较之于具体形象传达的意韵更多的那么一种艺术构成。
他的绘画,每件作品都不被法拘,不为形囿,抑扬跌宕,恣肆淋漓。但又画得凝重沉厚,蕴藉华滋,做到了雄奇,简括,举凡传统写意画所强调的以情驱笔,气力相合,以简驭繁,得意象外等审美理想,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在周华君的作品中看到这每一色块每一笔触,每一幅画的构成,包括他的题款,都是灿烂晶莹的,我相信这样的画才能留在历史上。
———杜哲森
华君作品中的水用得很好,他这种很清很淡的东西,他能把水和淡墨淡色用得这么好,恐怕还是现代以后的东西,周华君很能把握自己的个性才能和这种技法融合在一起,很快就画出很有趣的东西。他掌握了这种水墨展现出的情趣,这是一种很难把握的效果,不少人也在走着自己的路子,也是淡墨的,我觉得华君是一个走得比较好,他整个提款也是很不错,能看到他本身的灵气和潜能,他还会有更大的发展。他自己如果执着的走下去,我想会有更大的成果。
———陈醉
周华君的画才华横益,元气淋漓,泼彩淡墨很痛快,也能看到一些苍老拙厚的一些内涵,画面的提款和画面的结合浑然一体,画面感觉有五墨六彩之缤纷灿烂。
———刘曦林
看周华君的画,和华君这个人一样感染力很强,在画上能看到他的一种人生观,华君能把握一种很淡的东西,把自己融化到画面上去,我觉得就很难,在融进去的过程当中又把自己的优势再发挥出来那就更难了,但他做到了。
———申少君
独特风貌的创造实际上只属于少数艺术家,华君的艺术因为执著于重建水墨符号的空间,集传统、现代意识于一体的独创性,给人们带来新鲜的审美感受,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传统绘画注入了新的生机,从而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绘画死气沉沉的面貌,从千人一面、似曾相识的陈旧模式中冲决出来,以它的成熟思考为中国传统绘画史增添了富有积极意义的、光彩夺目的一页。为更多的人们所关注──因为它具备了伟大时代的人类文化意义。
———徐恩存
这也可说,他的画已炼到太极的懂劲境界了,一粗率便不可捉摸出其圆转间“毋使有缺陷,毋使有凹凸”的精妙。如果我要来评他的画,那第一是冷,第二是艳,第三是清,第四是简。冷而不失奔放,艳又处处秀润,清也常宛丽卓约,简而又显出蓬勃生机。在墨的淡薄中求厚,在运笔的快速中求韵律。他著色鲜明,便显出一种特有的清丽晶莹,象朝露常润不紊,象霜月交寒生辉一般。这真是人到中年笔也秋啊!冷而且绝,清而且简,便也交织出一种冷而晶莹,简妙清空的很特殊的审美境界来。
———《人到中年笔也秋》·董欣宾
周华君有别于其他画家的一个特点,是从淡墨淡彩中充分发挥淡墨表现力,用淡墨来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气氛。在他的作品面前就能感觉他本人那种生命的力度,这就是他讲的在淡墨世界中表现了他对艺术真善美的追求。
———王仲
荷花在中国艺术的境界里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中国文人所追求的高洁清白境界的象征,同时也成为中国绘画最具有表现力的题材。周华君的荷花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文化观念。
时光匆匆,华君画荷几逾二十载,长期以来他不断在绘画的语言结构上升华。他的色彩已不是传统的“随类赋彩”,他的色彩是他绘画形式最活跃的艺术因素,具有极其鲜明的抽象意义,因为他着力刻画的不是形象本体,而是形象的意义。在画面上,他的色彩和墨有时是互破的,但是色不掩墨,墨不掩色,他的墨色厚重而玲珑,沉静而飘逸,一种纯洁典雅的气象在画面上凸现出来。
华君是一位在自由状态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闲适淡泊既是他的生活方式,也是他的艺术方式。在荷花题材的绘画上,他经历了“先识器而后文艺”的历练过程,他已由技法阶段上升到画道境界,在此,他身心了了,大可遨游一番了。
———康征 
华君的花鸟画得力于传统,更得力于他对传统的顿悟。因为崇拜汉代艺术,华君曾经四次去陕西霍去病墓。研摹那一大群震撼人心的雕刻珍品,他从那纵贯古今的传统的生命上,找到了自己的生命坐标,他用自己的作品实现了时代审美理想的物化态。他反复研究八大山人的作品,力求探得朱耷具万象于真情的底蕴。他的笔致,得力于虚谷,在飘逸和清新的基调上又有自己的作品的形式和内涵,倾注了“现代感”的满腔热情。华君的花鸟画的笔墨、造型、意趣已经进入了一种高格调的境界。他用笔简洁苍朴,姿意纵横;他的造型变化有度,奇而不诞,于是其画韵有如清风明月,感之怡然,漾之在胸,令人陶醉,如《江山揽胜》、《艳阳秋色》、《春江水暖》、以及《秋荷》等无不是现实生活的衍化和诗化,画家从生活中提炼出了美,又将这美去唤起人们对美的生活追求。这就是周华君绘画艺术美的价值之所在。
———钱来忠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对自然物象的摸写(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而应该是一个画家内画感觉的外化表现,是以艺术家的精神“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马克思语)。一个艺术家应努力去破译那个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宇宙的永难揭开的秘密。古人所谓“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王船山语)的描述,正高度的概括出了中国艺术的最高理想和最高成就。周华君的艺术实践表明,他正是按照这样的艺术理想去从事绘画的。他凭借着自己的天赋的聪敏,对人生、艺术、自然进行过不知疲倦的深刻冷峻的思索。他感到他已依稀窥探到了宇宙间那深沉而神秘的境界,他用他特有的艺术语言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有情有相的小宇宙。这个小宇宙是圆满的,自足的,它几乎包含了宇宙的全部生命现象:激越与悠扬、刚强与柔美、质朴与典雅、博大与精深、泼悍与精微,丰富与单纯、躁动与静谧······在那里,我们感到时而如春阳朗朗,时而似夏雨滂沱,时而如秋风强劲,时而如冬雪明洁。发思古之幽情令人思越千载;状万物之情态,使人心驰神往;抒人生之意绪,令人浮想联翩;吐宇宙之 氲,使人涤尽纤埃。极动处,有吞吐大荒之势;极静处,有禅定僧趺之意。他苦苦追寻的,与其说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去顽强地表现自己,还不如说是为了寻求一种最好的形式去沟通他与自然、与宇宙、与人生的永恒关系联系。
———摘自《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旭中·代昆
“博古意趣,亦有新意境,是活泼灵敏的创造心灵流露出的跳动的笔墨。”
———法国·熊秉明
二十年前开始认识华君的艺术,并有机会领会来自远东的唯一超越了所谓的 « 传统主义 » 的绘画作品。 华君发现了自我并创造的是自我的一种 « 画体 » 正好和中国绘画本质的独特性吻合。周华君 的 « 画体 » 中的设计灵魂是一个拥有自身生态循环体 的无限可能的孵化器。他在其作品中,把色彩,笔墨,构图等绘画的诸多审美元素,在绝无止境形式的结构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周华君的艺术语言的独创性是他作品的艺术价值的充分体现,他的作品的独特魅力必然为越来越成熟的观众广泛欣赏和喜爱。
———Hugues Joscaud(法国)
曾在中国四川苏东坡博物馆任职馆长多年的周华君,在他的国家和他曾办过画展的日本、西德、新加坡和法国深受赞誉。
凭着艺术家的本能和通灵之心,在二十年间,他创造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周华君是一位虔诚而纯粹的画家,他向往西方艺术发源地的法兰西,但并不隐瞒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爱慕。
他多思善悟,其笔下之荷花散发迷人之清香,与梵高之向日葵实属异曲同工。
———F·LAVRENE摘自法国巴黎《纳依期刊》
读华君的画,一股飘逸“俊发”之气息扑面而来。华君笔端的山水、人物、花 、鸟兽无不生气流行。传统的泼墨技法与现代感的和谐使华君的画作给人留下至深的印象。诚如一位法国评论家所言:“周华君先生的作品跨越了东西方象征之界限。”
——摘自法国《欧洲时报》
艰苦丰富的经历造就了华君性格中的东坡式的诗人气质,仁厚、悲天悯人及心灵触角的异常敏锐。华君常常赞叹苏子虽经重重磨难而仍能保持清新明丽的心静。而在现实中,华君自觉地以这种心态去体验人生,感受大千世界,凝炼了最具鲜明特色的作品。无怪乎不少艺术评论家称周华君“得苏子精华” 。
———摘自《世界日报》
周华君今年六月应邀访法,已分别在里昂、巴黎举办了三次画展,由于他的作品赋予灵气、富现代感和内涵,虽以中国传统水墨技巧画山水、风景、花鸟,西方人都能体验到美感,因此华君在此间被誉为“杰出的文化使者”。
看华君的画,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灵运之气扑面而来,似清音袅袅升腾,突破了光与色的介质,将你引入一个超然物外,化解了一切尘世忧烦、规矩章法的纯情世界。
———《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