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国书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 正文

李胜洪︱海岳风华———当代书坛代表书家学术研究观摩展

2020-11-06 08:12:40 来源: 中国书法网 点击: 0次

 

展览前言

当代书法创作以现代考古学和现代技术所提供的空前丰富多样的文字、书法历史遗产为借鉴,以立足当代、根植传统、继承创新为宗旨,以艺术本体的完全独立和主体艺术创造的空前自觉为内在依据,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形成碑帖并重、碑帖兼融基础上的多元化格局,并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
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势,为包括书法在内的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空前优越的时代条件。在学院书法教育的普及和全民书法的热潮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书法家,他们经过多年的砥砺与探索,在各自的创作领域已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学术特征,有着良好的学术视野和创作能力,这些书法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当代书法的较高水平,同时也是当下中国艺术生态的样本,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已经或将成为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中坚力量和代表书家。但是从书斋到市场,书法家的身份转换和场域转换,面临多重挑战,个人作品风格的延续展开如何进入公众视野得到市场更加普遍的认可和广泛传播;如何有效地抵御当前低迷的艺术市场状况,去开辟新的学术和市场关注点。这是书法家面前不容回避的必答题。
基于此,北京时代丹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举办“海岳风华——当代书坛代表书家学术研究观摩展暨VR新媒体展”系列活动,旨在借力网络新媒体打通书法家与社会艺术生态之间传播壁垒,推出一批当代书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书法家,展现书法前沿探索者的心象书风。
本次书画展将以3DVR和线上展览的方式呈现,通过大数据技术,联合全国近百家线上新媒体,全方位呈现展览相关内容,全景式还原现场体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打造出足不出户、永不落幕的线上展览。参与展览刊登发布的有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新浪艺术、腾讯艺术等近百家主流艺术媒体及门户网站,较之线下展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持久,将成为永久在线的数字美术馆。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展标题字:刘洪彪(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李胜洪
参展书法家
李胜洪,中国书法院创始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书法(刻字)艺术展评委。曾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等高校书法专业导师或客座教授。
其艺术作品“以楚人的浪漫、简约、自然为抒情特征,以清新、酣畅、飘逸的艺术格调,创造出一种难得的雄妍之美”而在当代书坛产生重要影响。作品多次入选典籍、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并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广为征藏。同时出版学术著作、艺术作品集多部。因为倡导和成功组织中国书法申遗等重要贡献,两度被评选为“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



作品欣赏
 
楚风今韵 自有我在
——书法家李胜洪先生印象
 
文/楚 锋

中国书法申遗也就是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今已有十来年了。这实实在在是咱中国人的骄傲。每一次在网上浏览《中国书法申遗片》或跟朋友们聊到这个话题时,我们都会感到心潮澎湃、充满着自豪。而我每每感到好奇的却是:这个当年为书法申遗做出卓越贡献的李先生,在聚光灯的后面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而今又在做些什么?我当然还想知道在艰辛而漫长的申遗过程中,有着哪些令人难忘的故事?于是,我几经周折,终于寻访到李胜洪先生。
行书《读书-对友联》34cn×134cn×2
他的工作室,位于毗邻奥林匹克公园一个幽静的小区。半地下、两层三进的艺术空间,外面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下沉式的小院子里,种着竹子、月季、石榴还有什么花,绿植爬满院墙,显得格外静谧。阳光斜照进来,窗子上映出树影婆娑,心里、身上暖洋洋的。就这么与久仰的名家面对面坐着,品茗、请益、交流,恍惚有一种置身于梦中的感觉。
毛主席沁园春雪四中堂
李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儒雅、睿智、低调、随和,话风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这使我的忐忑一下子便烟消云散。当我坐定、充满敬意地提及书法申遗之事的时候,没想到他竟以“那事儿早翻篇了”一语而淡然带过。他只是告诉我:退休后这些年并没有闲着,仍然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平日里著书、授课、创作、考察,还有参加书法评审、支助慈善事业等,总是在忙忙碌碌……他看上去一头银发,但精气神杠杠的,别有一股子中年人的劲头。
行草扇面东坡词
他自幼习书,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磨砺,其书法尤其是行草书炉火纯青:洋洋洒洒、老笔纷披,字里行间饶有楚人的烂漫、率真与神性。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李先生的拥趸和铁杆粉丝。他对我说,书法其实就是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理解、看法和发自内心的艺术言说。书法作品当然需要技术支撑,但更需要思想、胸襟与格调,否则字写得再好看也不会成为精神与灵魂之所在。所以,无论市场上如何喧嚣,他都能矢志不渝、潜心钻研,把对于真善美的艺术追求,永远地放在第一位。
篆书四条屏意临石鼓文·田车174cm×46cm×4(合)
谁都看得出来,他的字下过传统的苦笨功夫,不偏不倚、不激不沥、不狂不怪,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中和之美”。这与他的性格与灵魂是紧密相契合的。他师古而不泥古,所以多年来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与创意,创作了一批从传统书法脱胎并具有多元审美价值的新作品。他喜欢简单、宁静、自然、真实,博大的精神世界里永远充满新的想法,总是在思考书法创作中碰到的问题,为汉字艺术赋予生命的意义。他勤于“尽广大、极精微”的艺术实践,努力追求书法表现力的极致:如椽巨笔书写的大字,已远远超过古人所说的擘窠,笔墨的视觉效果超级震撼;小字极微,只有借助放大镜才能勉强看得清楚。
行草书斗方《宋王十朋诗一首》69×69㎝
此外,他的工作室里还有一个各种设备、工具一应俱全的手工作坊,以便经常动手、鼓捣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掺有真金粉的印泥、红木雕刻的印章、新奇的现代刻字、魔幻般效果的泼彩画等。木、铜、陶瓷、紫砂等不同材质上,他都善于利用不同的工具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美感。展示柜里,摆列着一些他自书或自刻的紫砂、铜镇、瓷器以及各种形式的书法小品,琳琅满目,让人看了大开眼界。
行草书小品《岂能但求联》29cm×21cm
行书条幅《精忠报国》 66cm×176cm
李胜洪生长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这里曾经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三国时期著名的兵家必争之地,积淀了非常丰厚的传统文化。5岁左右,他便得前清举人张先生启蒙,学《芥子园》、摹《麻姑仙》,与书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的硬笔书法便在全国频频得奖、开始出版个人书法字帖;90年代,担任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和省刻字艺术研究会会长;2004年又奉调晋京组建中国书法院,呕心沥血,为书法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草书中堂苏轼《题西林壁》60cm×138cm
他不无自豪地说,他是地地道道的湖北荆州人。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直到他后来离开家乡。即便是文革后上山下乡、插队务农,也是在楚故都附近的郢东公社。他戏言自己如果生在古代,肯定是楚国人,是精神层面的贵族。李先生书架上有许多关于楚文化的丛书、文集,工作台上也堆着些楚文字方面资料、大部头----他解释说正在努力学习那些艰涩难辨的古代楚系文字。其目的有二:一是奢望同老子、屈原那样,能够阅读楚国的典籍、书写楚国的文字,二来丰富文字的知识积累,努力开拓当代篆书的创作理路……。
行草张沁诗 136.5x34cm
近几年来,他推动设立相关研究机构,支持《楚简书法》等工具书出版,呼吁建立中国楚文化博物馆;而他个人以楚系文字为本而创作的书作也开始陆续发表,落款处常常可见他以郢人或楚人自谓。听他说有一个对楚国故都历史文化遗迹进行系统考察的计划,而且已经自费去过了河南睢阳、安徽寿春等许多地方。由此可见,他那种强烈的楚文化情结与历史担当,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篆书李白诗一首 69cnx134cn
望着仙风道骨的李胜洪先生,倾听其谈书论艺、纵横捭阖……我忽然觉得:故国神游、融古铄今的他,骨子里头就是个实实在在的“楚人”咧。真是有点儿像:在汨罗江畔行吟“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三闾大夫,也有点儿像扶助越王复国而后悄然归隐的陶朱公……
篆书《匹夫-君子联》33cn×132cn×2
“大慧堂”的匾额高悬在工作室,透着一股正气、清气。一方大而厚硕的绿色端砚,置放于书柜的正中央。经询,方知砚名为《庄周梦蝶》,是一位肇庆制砚名家以祖上珍藏多年的老石为之量身定制的杰作。捧砚在手细细端详,只见砚首斜卧的庄周刻画得栩栩如生,若有所思、似梦非梦,周遭数只蝴蝶翩翩翻飞。砚翻过来,背面赫然镌刻着李先生座右铭“自有我在”!自有我在,当是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的名言,而孰是庄周孰是蝶?我蓦然之间若有所悟:这方端砚,不正是阐释了一种情怀、襟抱与超然的境界么? 难怪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先生,也称赞他为“真正的书法家”。
行书《读书-对友联》34cn×134cn×2
平心而论,与李胜洪先生一席话,胜我自读十年书。一种高山仰止的情怀,油然而生。
辞别先生出来,看街头已是华灯初上,而夕阳带着诗意的浪漫。天幕上的云朵,在金光灿烂的晚霞辉映之下不断变幻,显得格外迷人……
行草书张敬忠《边词》69cn×134cn
行书横批《梅妻鹤子》52cm×19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