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原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建于1953年,地处北京市东城区校尉胡同5号。新址位于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院内,于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馆内藏品1.3万余件,涉及古今,兼顾中西,囊括各个美术领域,体现出不同艺术类别的风格样式。不仅有艺术大师、当代著名美术家的代表作,更有自建院以来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
新美术馆于2008年3月竣工,位于中央美院校园内,是中国最具现代化标准的美术展览馆之一。美术馆建筑呈微微扭转的三维曲面体,天然岩板幕墙,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内敛低调的特质,同时也与校园内吴良镛先生设计的深灰色彩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物充分融合及协调。美术馆总面积为14777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二层,局部地下一层。展览及陈列面积
共4150平方米,其中二层为固定陈列展,展示古代书画和美院资深教授的赠画藏品,以及当今美院在籍教授的作品;企划展厅设置在三层及四层,均为天光围幕的敞开式现代化展厅。三层11米高的展厅可为当代艺术展览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间。美术馆藏品库房位于地下二层,1120平方米,采用国际最新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在软硬件方面均可达到国际水准。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位于一层,其中报告厅可容纳380人,为学术研讨、专题讲座及新闻发布会等提供了便利场所。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还有服务台、咖啡厅、书店等。
随着新馆的建成使用,美术馆将以中央美术学院学术研究为基础,策划与国际接轨的各式展览及学术活动,使美术馆成为国内外艺术交流的平台,为美院师生、公众以及中外艺术家提供一个观摩、学习以及展示的实际空间。特别是在学术展览之余,新馆将积极开展公共与社区美术教育活动,使其成为中国标志性、专业化、国际化的专业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是由日本建筑师矶崎新(ARATA ISOZAKI)设计,位于望京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内校区用地东北角,建筑占地面积35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777平方米。
新美术馆坐落在弧形场地,立体外形为幕墙与屋顶曲线过渡形成壳体,似立体回旋镖。三个出入口以回旋镖的翅尖和弯角切割而成,出入口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同时又满足了采光的需要。美术馆外墙覆盖灰绿色的岩板,跟建筑的灰砖颜色相协调,协调中富有变化,整个外部结构整齐和谐、层次分明。建筑物内部,中间没有立柱,形成大面积展厅,展厅采光利用壳体的一个水平剖面形成类似月牙形合三角形采光顶,以自然采光满足对光线的要求。整个建筑外形独特,布局合理。
设计师矶崎新先生具有丰富的美术馆设计经验。他一共设计了12个美术馆,其中巴塞罗那奥林匹克体育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央美院的美术馆是矶崎新在北京的第一项设计,也是他在中国设计的首座美术馆。他在这个美术馆的设计中追求自由和超越。在技术方面,美术馆的设计超过了他以往所有的作品;在思想上,表现得更为自由。矶崎新非常熟悉东方文化,他为美院设计的美术馆体现着东方化的特色,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难能可贵的是该部分设计与原有的深灰色的院落式建筑风格相协调,可谓国内一流。
建成后的美术馆高24米,总共6层,地上4层,地下2层。地下一层有报告厅以及创作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地下二层设定了健全的书画保存机构,包括修复室、研究室、暂时和永久典藏室。地上分为四层,一层为观众提供空旷的公共空间,设有书店、咖啡厅以及可以容纳380人的会议厅;二层是相对封闭的空间,主要满足固定展览的需要,该层完全采用灯光,避免了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对书画的损害,适合书画长期展览。美术馆注重灯光的方向性和可变性问题,采用国际一流的德国Erco的技术,同时为了配合灯光,地面采用较为粗糙的南方的密石,很好地解决了灯光反射的问题,在内部空旷的空间里,与作品发生关系的空间参数只有光的状态变化一项,体现出当代展览的一种理想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层有40米的珍藏陈列室,长期陈列明清的精品画作,方便研究和观赏。三、四层主要针对大型展览,没有立柱,空旷的空间,展厅采光利用壳体的一个水平剖面形成类似月牙形合三角形采光顶,以自然采光满足对光线的要求,可以满足多种大型展览的需要,如三层提供高11米,千余平方米的大展厅。在这种空间中不仅适用于“白色立方体”般的传统展览方法,而且在展览中能够展示出适合展厅特征的“场地特性型”的作品。同时,为了满足各种特殊展览的需求,设有特殊展厅。
美术馆的空间设计满足多种展览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以牺牲内部的美感为代价,在内部才采用大弧面曲线元素,用不规则的曲线划分出多个层面,线、面结合富于变化、有很强的现代感。为了整个美术馆内部造型的统一,注重设备的选择应用,尤其在灯光和展陈条件上。实用与美观并重,打造出内部空间的完美与协调。
这样一座不仅在建筑规格上已达国际水平的美术馆,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再配合以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学术研究精神的背景,无疑将成为中国最重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美术馆。